高等教育深耕計畫專區

113年度高等教育深耕計畫

     本校藉由五大面向持續優質深化,配合校務發展計畫,持續落實教學創新、善盡社會責任、發揮技職特色,協助弱勢學生,進而與國際接軌,引領本校永續經營,增強國家高等教育成果及影響,以成為「健康與民生領域的頂尖科技大學」為目標邁進。


面向一/教學創新精進

面向主持人/教學發展中心盧信忠主任

執行單位/教務處、學務處、國際處、研發處、圖資處、人事室、教學發展中心、通識教育中心、永續發展辦公室

內容概述/

    以深化學生實作力為目標,在提升學生核心就業、證照考取、語文、實作、跨域、問題解決、程式設計與科技運用(含STEM、媒體識讀素養)、國際交流與專業競賽實作力等,以及全校教師投入教學改善比例、教學創新模式實施成效、鼓勵教師專業證照考取,並深化教師業界研習研究反饋教學及教師教學升等,本校擬針對學生共通職能與通識博雅教育、實務課程與學生實作能力、不同背景學生多元適性輔導、學生自主學習與跨域知能、及教師創新教學推動革新措施,並透過教學與學習成效評估反饋不斷加以精進。

 

面向二/善盡社會責任

面向主持人/蘇弘毅副校長兼永續發展辦公室主任

執行單位/學務處、推廣營運處、通識教育中心、永續發展辦公室、文化設計系、智科系、環安系、動保系、老福系、營養系、護理系

內容概述/

    以健康民生特色辦學成果及弘愛關懷理念為根基,立基於永續治理、海線創生、人才培育三個方向,以環境守護、社會共融、健康社區三大主軸推動USR專案型和校內型計畫,促進地方創生發展與人才培育成效,以更深入呼應全球永續發展需求,並結合SDGs推動「海線創生」與「深耕服務」。結合的志工服務或專業服務學習,使同學體認「服務利他」的社會責任,期使由服務校園,擴展到關懷、服務社會大眾,推動需求導向—長期性志工服務,並結合善盡社會責任計畫及搭配學生專題研究、專題製作或自主學習,深化參與師生服務利他精神及增進社會服務成效。

 

面向三/產學合作連結

面向主持人/范煥榮教務長、林聖敦研發長

執行單位/教務處、研發處、圖資處、通識教育中心、教學發展中心、校務研究辦公室、文化設計系、護理系、物治系、語聽系、健管系、醫材系、食科系、動保系、多遊系、智科系、環安系

內容概述/

    培養學生成為具備設計思考精神的實務工作者,透過產學雙師專題指導、多元專題、產品育成與商品化培力輔導協助學生將優良專題創新成果商品化,並深耕精準智慧照護、應用資源開發及新興產業產學合作人才培育與研發應用成效,彰顯健康民生領域辦學特色。另,成立「產學鏈結中心」強化健康民生產學合作成效,推動全人照護資訊科技媒材開發應用、加值保健素材開發應用、綠色技術化妝品開發應用等,並透過實習雙師共輔增能社群、4/3/2年一貫產學合作人才培育、產學專班/產業學院/就業學程等措施增進產學共育人才成效。

 

面向四/提升高教公共性

面向主持人/陳志鳴學務長

執行單位/學務處、教務處、研發處、圖資處、秘書處、教學發展中心、招生中心、人事室、護理系、食科系、物治系、動保系、多遊系

內容概述/

    以「助學措施與原民生輔導」、「師生賦權增能、資訊公開反饋」及「健康民生資源分享」為主要發展目標,在學生方面:實施整合、自主、需求導向及能有效促進社會階層流動的經濟文化不利學生助學機制並強化助學募款成效。在教師方面:強化教師質量與權益保障(含專案教師轉聘為專任教師)、促進學生參與校務深度,增進校務資訊公開之反饋辦學改善成效。在社區民眾方面:透過業界專業知能培訓、高中學生專題指導、圖書媒體資源共享等方式,對業界人士、高中師生、社區民眾、偏鄉學校、大學教育工作夥伴及社會大眾分享並共創健康民生辦學成果。另額外申請「完善就學協助機制,有效促進社會流動」計畫,將向企業、基金會、校友募得之專款,作為弱勢學生的學習助學之用。

 

面向五/推動校務研究

面向主持人/胡庭禎副校長兼校務研究辦公室主任

執行單位/學務處、圖資處、校務研究辦公室

內容概述/

    以「全校IR、全面反饋」為核心,由校務研究發展委員會及校務研究辦公室協調、統整、管控校務研究的進行,並透過全校投入、雙向共構方式形成研究議題。各教學與行政單位分就學生學習歷程與成效及單位關鍵業務形成議題,經校務研究發展委員會議確認後執行;其次,由校務研究辦公室協同高教深耕計畫辦公室,選定高教深耕計畫執行策略重要議題進行研究,並促使相關行政與教學單位參與及邀請具對應專長教師協同執行,以深化校務研究執行及反饋各項辦學措施改善成效。